毛颖:站牌上的英文改汉语拼音算文化自信吗
进入六月以来,北京(可能还有别的城市)公交地铁站牌上原本的“中英文对照”更换成了“汉字汉语拼音对照”的事情,刷屏了。刷出了震耳欲聋的叫好声。其中最响亮的一句词儿是——外国人也该学学中文了!
但是,汉语拼音,就是今天几乎人人都在用的、以英文字母为表征的“字母拼音”,是中文吗?
不评价“文化自信”叫好声中的有些“异声”。比如:真要是文化自信,站牌上不仅不应该有字母拼音,中国字也得改成甲骨文。
真要那样儿,别说咱今天的中国人能不能认识,就算认识,能不能读正确,都很难说。
首先,其所采用的,是基于肯定属于“西方”的“古拉丁文”经几乎完全不受我们中华民族影响的“古代西方文化”的演变、分化、整合而成的“西文字母”。是——西文。不仅仅只是英文。英文,在诸多种类的“西文”中,属于“派生”的“组合”型文字。不太恰当地比方一下:好比日文,是由“汉文”派生而来,经变形、整合、简化而成,并不是“本源”的文字。武断点儿说,英文、日文,都不是“正经”文字。日本人和操英语的诸多国家的人,若都也热衷于在文字的公共表达层面彰显文化自信,恐怕会无所适从。
其次,今天的字母式汉语拼音,是基于咱们国家在六七十年前颁布贯行的“普通话五声调”发音的。五声调,指的是一、二、三、四声加“轻声”。无论发音还是声调,都只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才定下来哒。所谓“普通话”,其“基准音”,是以今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方言发音为标准的;而这种方言,乃至几乎今天所有的北方方言,历史地看,都属于“胡音”。胡,“不教胡马度阴山”的“胡”,指代古代北方特别是西北方区别于“汉族”的少数民族。最晚也是在终究也没能完全“吞并华夏”的“金”政权之前,咱们的“汉语”发音,跟今天的“普通话”,还存在着很大差异。由此,似乎可以弱弱地问一句:字母拼音也好,什么拼音也罢,照今天“普通话”拼出来的那个“音”,是“正宗”中华文明的产物吗?
以字母形制的汉语拼音替代英文就算“文化回归”,让人想起团扣对襟衣服被认为是“民族传统”。个中“误会”,真的挺多!
其实,就算不改,所谓“英文站名”,也有好多都是拼音。比如:蓟门桥西,是个站名,站牌子今天是完全的加“声标”的拼音,没改之前,“桥”和“西”可以用英文,“蓟门”二字呢?还不是拼音!只不过没“声标”而已。
还有一个著名的站名——雍和宫。照笔者看,径直就写汉语拼音挺好,好过原本直译过来是“雍和庙”的英文,英文一说,太难听了!
据说,日本、韩国甚至一些地缘上确属“西方”的国家,在他们的主要城市的有些地方,站牌、路标这些,不仅没“回归自身”,反而加了中文。
究竟有没有这回事,没见着,不敢说。就算有,他们加的中文“对不对”,更不敢说。
不过,顺着这个话茬,有网友说“让外国的站牌都加上中文才说明咱真的强大”的话,倒显得比“外国人也该学学中文了”,更提气,也更“讲理”。
引申的话题:要不要在“普教”阶段开设外语课?以及,要不要把外语作为“高考”的“必选主科”?
照着站牌子的英文都改成汉语拼音的势头,似乎,这话题,不用探讨了,当然是不要学外语(尤其英语、美国人所用的英语)更不要考试了!
有传闻称,在有的省、市,已经开始了“去英语”的教育试点。对于以英语为最主要代表的外语及其教与学的“抵制”,跟二三十年前不管什么都要“外语成绩”的潮流,恰成对立。照笔者看,二者都“极端”了。
现在的中国,我们自称“最大的发展中国家”。是不是最大先放一边儿,“发展中”的定义,是铁定不动摇的。就是说,我们的国家,还处于“发展”阶段,而尚未及“发达”。
改革、开放、发展,就咱自己个儿单干?不跟“别人”交流了?咱真就“牛”到用不着向“别人”学习了?别说现在,就是在可期盼的将来,恐怕也不行吧。
之前,在别的文章中,提过一个“真实情况”,来自咱们自己的新闻报道,说某国有制造企业,生产出了可以用作圆珠笔头的钢材。是当作“科技进步”的“喜讯”报道的,大约最多也不过就是在三四年前。即:直至三四年前,我们才完全自己生产出圆珠笔头须用的钢材。换句话说,那之前,就便是圆珠笔这么简单的物件,我们都还没做到百分百自给自足!
作为曾经有过工程技术工作经历的“大叔”,笔者很清晰地记得,也就是最多二三十年前,我们还在花重金引进外国行将淘汰甚至已经淘汰的生产线;一个其实并不复杂的设备,只要是进口的,就要依赖制造国的技术支持,很贵!
纵观我们民族的历史,凡“大发展”的“盛世”,都是高度开放、包容四方的——汉朝的丝绸之路、唐朝的门户大开、明朝的七下西洋……相对应地,固步自封的“自闭”时代,都会导致落后、贫穷、愈发贫穷的落后,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清朝。对!清朝!不是“晚清”!从“禁海令”颁布的那天起,近代“挨打”的命运,就注定了!殷鉴不远,犹可为训!
退一万步,咱不跟他们好了,不跟他们学了,他们就是“亡我之心不死”,早晚得“斗”,未来的世界,必将是我们跟“昔日列强”的“战场”!
知己,咱能不能真正做到,是另外的话题。就说这“知彼”——了解对手。不懂他们的语言,咋了解?难道说:嘿,把你们那些准备怎么算计我们的不可告人的秘密,都翻译成中文呈上来?
就是说,就算他们真的“听话”,翻译成中文呈上来给咱的,怕也会驴唇不对马嘴!
一,“经济总量”不等于综合国力;综合国力不等于军事实力;军事实力不全在武器装备水平和军队的作战能力以及牺牲精神,更重要的是战争的“经济与科技耐受力”!
四,帝国主义的本质是资本主义,资本主义的核心主体是资本,资本永远只要一样东西——利润!无所谓国家、民族、地域。
八,没有谁、哪个国家,会永远“称霸”。这道理,普遍适用,不专门针对个别。